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跟日A本四大品牌在全球摩托车民用市场攻城拔寨比起来,欧洲的摩托车厂商步步退却只好固守高端市场,在中低端市场丢盔弃甲。因为跟便宜、美观、耐用的日A本车比起来,欧洲生产的摩托车竞争力实在不高。除了BMW、杜卡迪在高端市场有一定市场份额外,其他厂商日子都不好过。
比亚乔在1993年在南粤省跟一家中国厂商佛斯弟合作建厂,由于水土不服,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未有太大影响力。但它至少对中国市场有一定了解,所以接到华夏厂的咨询后很高兴欢迎其来访,并对合作研发车型一事很感兴趣。这也是为何韩皓在日A本吃了闭门羹,心里却并未太过在意。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日A本人不卖,意大利人卖,因为他们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跟日A本现代化大都市比起来,意大利保留许多了文艺复兴面貌的建筑,许多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去工业化明显。工厂们都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为降低成本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
比亚乔公司属于家族企业,公司经营一直掌控在比亚乔家族手中,现任掌门人比亚乔四世。在他的带领下,比亚乔中规中矩,面对日A本人的进攻,他拿不出太多的办法应对。
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摩托车最大的市场,年销量超过500万台,远远超过了欧洲市场。意大利摩托车产量占据欧洲的一半以上,但市场却在不断萎缩。
面对华夏厂的来访,比亚乔公司希望能跟华夏厂进一步合作,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欧洲的产品不合适中国人的审美,踏板车显得娇小玲珑,不符合中国人大气宽敞的观念。因此,韩皓并不想跟比亚乔建立合资公司生产其产品,只希望能引入摩托车设计研发的设备和流程。
比亚乔在中国的工厂投资巨大,30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一投产就陷入亏损当中,产品滞销卖得很不好。价格太贵,油耗太高,车型不接地气,成为阻碍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