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之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燥、易加工、收缩小、不翘裂、耐久性能好,优点不少,但存在易劈裂和切面较粗的不足。
布莱顿不列颠国战船的用材橡木,是一种质地密致坚实、耐腐蚀耐磨损、韧性好、收缩率低的木料,在防腐性、耐用性以及抗打击能力上都要好于东胡军战船。
另外,布莱顿不列颠国人还想到了一个提高战舰防腐性的办法,即在舰壳外包上一层铜皮,让腐蚀力强的海水与舰只有效分离,同时也防止了海生物寄附,可有效提升战船的航行速度。
战船要经久耐用,除了选材外,木材的充分干燥也是一个关键手段,最佳的造船木料水分含量应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但这需要把木材妥善存储好几年的时间,让其自然干燥,之后再慢慢地造船,让木材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干燥并最终定型。以这样的方式造一艘船,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最理想的是六年,西方国家的风帆战船均能严格按这样的时间步骤去制造。
相比上述要求,东胡军的战船制造就快多了。按东胡帝国的规定,领银备料的时间仅两个月,多者四个月,还规定必须在六个月修造竣工船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让木材干透是困难的,木材没有干透,木腐菌容易繁殖,木材的强度和耐用性会大大降低。
航速性。风帆时代,海船的推进器主要是风帆,依靠风能推动船只前行。风向、风速以及风帆受风面积决定着战舰航行的速度。华夏国战船普遍较小,风帆面积不大,最大帆船“耆英”号风帆面积在上千平方米上下,受风力自然不会很大,后经过改进,设有头巾、插花,最大航速约为七节。而布莱顿不列颠军战船挂有横帆、斜桁帆、支索帆、三角帆等多种风帆,有效地提升了帆的受风面积,像布莱顿不列颠国“胜利”号战船,所挂帆面积竟然有四英亩。满帆时,一艘大型战船可挂三十六面帆,能以十节的航速破浪前进。
华夏国战船的机动性优势消失
操纵性。船尾舵也就是轴转舵技术是华夏国人在四世纪末的发明,但是到了东胡末年,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华夏国船舶的操纵技术仍旧没有什么创新与改良,仍是停留在老祖宗的发明上。
欧洲船只的操作系统,在十二世纪年就发生了跨越式革命,由船尾舵转化为用操舵杆操舵,它改变了依靠人力在整个甲板宽的地方大幅度转舵的笨拙方法,不仅解放了水手,还腾出更多的空间安放火炮,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战船机动作战能力。到了十八世纪,舵轮的出现,让船只的操作更加便捷与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