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成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后?”接口的是宋懿:“以后好办,在下就埋首于实验室中,争取为开疆拓土、生养万民略尽绵薄之力。”
张环摇了摇头:“宋兄莫开玩笑,师兄醉心科学这世人皆知,但恐怕这天下虽大,却无一个清净的实验室。一直以来先生都反对父皇的改革过于激进,哪知先生的某些想法与父皇相比也不遑多让。你们说这天下大同的社会真能实现吗?”
几个人只能再次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最后还是胆大的刘宝铠先说:“殿下,微臣才疏学浅这您是知道的,但好歹也学过论语、中庸。若是让我说,这先秦时有谁瞧得上孔夫子?”
这话就说得很明白了,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得志,并不是他的学问有问题,而是不适合当时的社会,一旦他死后,天下的儒生们为了迎合时代而篡改了他的某些理论之后,便大放异彩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之一。
以史为鉴,他们这些学生都知道姜田的理论与学问,与当年的儒家无异,看起来荒诞无聊,其实只是与社会脱节而已。好在无论是张韬还是姜田,都没有回避这个问题,除了高屋建瓴的核心思想之外,无不充斥着对这个时代的妥协。
妥协终究只是妥协,等级森严的君权农耕社会与天下大同的工业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不是双方妥协就能达成平衡的,只有血腥、暴力的革@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但是姜田比张韬更实际一点,他知道任何一种主义,体现其存在价值的便是能否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而群众基础是要靠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来夯实的,对于老百姓来说,管你是儒家还是法家,能让人吃饱穿暖才是正经。
历史也证明了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同样也不适合明末的国情,所以指望着资本阶级兴起之后掀起一场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是不现实的,更不要指望中国靠一个伊丽莎白式的皇帝就能变成日不落。同样学过唯物主义史观的张韬和姜田,都知道有些历史惯性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