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高症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打定主意,他站起身,在上百双眼睛的注视下,走到第一个瓷瓶面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用手指轻轻敲了一下,只听发出一声脆响。
他转头解释道:“明天启年烧出的瓷器,在质地上更为细密,相比之下,清朝仿制的瓷器胎质更轻,肉眼看不出来,听声音才能辨明真假。
此瓶的声音清脆,很明显,胎质不够紧密,是清朝乾隆年间仿制。因为真正明朝的瓷器,敲出的声音比较沉闷。”
“听声辨胎,突破肉眼的限制,年轻人的思维果真跳跃。说对了,这个是假的!”谭佑年听后大为震惊,陈宇居然在瓷器方面也有研究!
经过陈宇提醒,不只是他,在场多数行家都醍醐灌顶,想起来了。
清朝人对造假、仿制前人古董毫无避讳,甚至还认为是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方式,就连皇室都默认这种行为。
陈宇说此瓶是清朝仿制,大家并不感到意外。
真正让他们意外的是,陈宇说对了,他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