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趣味阅读热门推荐 第367章
没有名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事,结果三晋(韩国、赵国、魏国)趁机抢走了我们在河西的土地,真是耻辱啊。献公即位后,稳定了边境,还迁都到栎阳,准备东征,恢复穆公的旧地,修复穆公的政策。我作为他的继承人,一首痛心不己,所以我决定招揽能出奇计妙策让秦国强盛的人,我将给予他们高官厚禄,甚至分封土地。”听到这条命令,卫国的公孙鞅(即卫鞅)来了兴趣,便前往秦国。公孙鞅是卫国的一个庶出子弟,非常喜欢刑名之学。他以前在魏国当过魏相公叔痤的助手,公叔痤知道他是个人才,但还没来得及推荐他。后来公叔痤生病了,魏惠王去探病,问他:“如果你不幸去世,国家该怎么办?”公叔痤回答:“我有个助手卫鞅,虽然年轻,但很有才能,希望您能重用他。”魏惠王默不作声。公叔痤接着说:“如果您不用他,那就杀了他,别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答应了。公叔痤把卫鞅叫来,对他说:“我为国家考虑,先跟国君说了这些。你赶紧跑路吧!”卫鞅回答:“如果国君不听你的建议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建议杀我呢?”于是他没有走。魏惠王离开后,对身边的人说:“公叔痤病得很重啊,他竟然让我把国家交给卫鞅,又让我杀了他,这不是矛盾吗?”卫鞅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向他讲述了富国强兵的策略。孝公非常高兴,与他商讨国事。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卫鞅心怀远大,立志于在秦国实施一系列创新之政,然此举之初,秦民却流露出疑虑与不满。卫鞅深知此理,故向孝公陈述:“民众初对新政之理解或有障碍,然其终将沐浴于新政之惠泽。古语有云,高尚之人不随波逐流,伟大之事不与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