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嘉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的孝陵卫已经是这一片区域的地名,“卫”并不是一个地名,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明代各省辖区均分为数个防区,每区设卫戍守。卫下设所,有千户所和百户所之分。所以“孝陵卫”,最初指的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支军队。
几百年前,这一代是禁地,看守禁地的就是孝陵卫。这一代的很多地名都与它有关。卫岗,是孝陵卫营地旁的一处高坡,此山岗上曾有驻军守卫孝陵,因此得名。“小卫街”,位于明孝陵旁,明代曾驻少量军队守卫,故称“小卫”等类似地名还有很多,足见这支部队曾经的影响之大。
大明帝国,有皇帝亲军二十六卫: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以“朝廷鹰犬”锦衣卫为首,全是最顶尖的精锐。朱元璋还活着时,就考虑到了自己死后需要亲兵来守卫陵墓的问题,从他最信任的老家周、李两个家族中,亲自挑选了5600名精锐皇家卫兵,为他死后保卫明孝陵,在民间传说中,甚至他们和锦衣卫一样也有飞鱼服、绣春刀,在黑夜中厮杀如风,神鬼莫测。
孝陵卫内设有“经历司”,这就是当时的军事警卫机构,是作为专业性保护“孝陵”的部队。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可见,虽是守灵的部队,但却没有丝毫怠慢,实力也许并不输朱元璋生前的侍卫。在洪武帝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孝陵卫开始驻扎于此,忠诚地守着他的陵墓,从此以后再没有离开。
孝陵卫的官兵共驻扎了167年,直到明朝灭亡。此后,孝陵不再有驻军把守,遭到严重的破坏。明朝灭了,孝
陵卫这只卫队不存在了,但这群人却从未离开。有一部分人就此留了下来,成为寻常百姓,继续一代又一代默默为洪武帝看护着孝陵。明孝陵周边,不知不觉成为了繁华的街区。
东胡时代,孝陵卫是金陵各种名酒的酿造地。孝陵卫的剪绒也是金陵的著名特产。道光年间,有人从浙江雇来织工,自己捐资置办了棉纱,在孝陵卫一代开设了织布作坊。让失业的人学习剪绒,廉价省工,而且也是每日必须的日用品。这个行业一兴起,对市场的补救不小,带来的利益造福了百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