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等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归义军向北,桑干河折而向东,两岸大片沃土都是大同军的营田。
元和年间,振武军饥荒,宰相李绛请开营田,遂以韩重华为振武军、京西营田使、和籴、水运使。于是从云州,再到振武军,再到中受降城,连绵6百余里,列栅20,垦田近4千顷,以为军食。
只是因为塞下人口不足,这些营田终究所得有限,渐渐荒废。
到柳公绰任河东节度使,奏请王氏先祖执宜公为代北行营招讨使,又将这些废弃营田重新恢复,目前都属于大同军的产业。
塞下人口稀少,大多是边塞胡汉诸部和驻戍的边防军人。80年前,云州下辖只有一个云中县,县编户民只有70余户,5百余口,不可能支持大规模营田。
所以,历任河东节度使都会从内地迁来人口,充实塞下营田,形成一个一个农耕聚落,以栅为戍,鸡犬相闻。
迁到塞下的良民不多,大多是内地杂户、逃民、番户、商贾,还有无赖和罪犯,好勇斗狠之徒甚多。塞下胡风甚烈,这些家伙也不是好惹的,不要说劫掠几个旅人,和周边部落冲突,甚至经常结伙对抗官府。
这一带远离边塞军城,又时当冬季农闲,营田栅落里的无赖子穷极无聊,经常出没在大道附近劫掠商旅,这里其实并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