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若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无事可做的刘波开始了无止境的人生回忆和追溯。他回忆了双重人生的每个阶段。是的,目前李波己经拥有了多重人生经历和相关的记忆:第一层是做为爱因斯坦的一生,出生在1879年的德国,一个叫乌尔姆的毫不起眼的小镇,全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儿时的爱因斯坦并不出众,甚至因说话明显慢于同龄孩子而被认为智商堪忧;后来跟随母亲学习钢琴,才逐渐赶超成为一个普通少年;学生年代爱因斯坦的理科天赋逐渐展露,1896年,17岁的爱因斯坦考上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并在那里遇到了未来的妻子米列娃·玛丽奇,两人因共同的兴趣迅速坠入爱河开始成为恋人;毕业后,爱因斯坦开始了“毕业即失业”的生活,西处寻找工作,但却处处碰壁。最终靠家人托朋友帮忙,他才成为了瑞士专利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就在这看似不起眼的平淡生活工作中,就在那个所有人都认为物理学己无新发现的年代。持续追逐物理学多年的爱因斯坦(26岁)在1905年发表了包括相对论在内的五篇革命性论文,后来,这一年也被人们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1921年,他因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为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开始专注于统一场理论的研究。1939年8月2日,迫于德国正在制造原子弹的压力,爱因斯坦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致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首接促成了1942年美国著名的曼哈顿工程;并在之后给予了曼哈顿工程的奥本海默团队诸多理论指导。从此地球正式进入核武器时代。晚年的爱因斯坦为自己推动核武器研发的行为懊悔不己,虽多次表态:“我今生最重大的错误之一,是签署了给罗斯福总统的信,建议他制造原子弹。”但内心深处始终难以原谅自己。晚年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