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难楼王的橄榄枝 (第2/3页)
芩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传十十传百,有了粮食这个硬通货,随之而起的,是更多的乌桓人到此以物易物,成了乌桓人最大的市场。日后乌敏英父兄竟因此做大,此是后话。
乌桓人畜牧为生,能用毛皮和羊毛制作衣物、手套、鞋袜,善于制作辔头、马鞭、简易马鞍,弓箭,有少数还会锻造铜铁工具。汉朝限制铜铁流出塞外,给乌桓的铜铁也有严格限制。极端情况下,乌桓人甚至将铜制品和铜钱铸轧成刀剑、箭头、工具,以至于乌桓各部落之间以金银为贵币,小额贸易并无足够铜钱,而是用货物、奴隶交换。
以往乌桓人进入汉地交易,一般是将货物换成金和铜钱,由于不精通汉话,不熟悉当地情况,价格往往被压低。而后购买商品,也常常被以次充好,汉朝郡县以及下面的小吏与地方豪族勾结,往往也放纵不公平的发生,以至于在价格上,损失了两次剪刀差。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刘玄德与乌桓人以物换物,有军队做后盾,若有捣乱市场的少数,则直接抓起来。他讲信用,绝不以次充好,但可以吃的剪刀差,也绝对不会少吃。这当然是另外一大笔利润,甚至超过直接卖粮食本身
与乌桓的贸易,引起了各部落大人、小帅的广泛注意,甚至吸引了上谷乌桓难楼王亲自参与,并点名道姓要求刘玄德去见面。
原本闷声发大财的刘玄德这下担心起来,若事情真搞大了,很可能被追究买卖兵粮的罪过。急忙找牵穆、公孙瓒商议。
。。。
乌桓和鲜卑都属于东胡人,西汉初年,匈奴王冒顿击败东胡称霸草原,剩下的臣服匈奴,并向东迁徙,一部分聚集在塞外偏南的赤城周边的乌桓山是为乌桓,一部分在偏北的乌秦集水呼伦湖周边是为鲜卑。
汉朝多次击败匈奴人,使北匈奴遁逃,将南匈奴南迁,漠南草原顿时空旷起来,乌桓、鲜卑人便迁移到匈奴故地,得到汉朝允许的乌桓人占据了长城内外广阔的漠南草原,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