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初《笑林广记》分册卖,贾琮卖了数十两,可刊刻出来再卖,并非如此,一本书不过几钱碎银、数百铜板,那时郑夜寥要的是打响头炮。
贾琮收了分红银子,敲敲手指思索起来,现代人穿越古代,多半要做做生意,比如发明肥皂、利用科技什么的,其实没有强硬的后台,经商赚大钱就是扯淡。在“我大清”,多少富可敌国的盐商都被盐政改革玩死了。
晋商的崛起,皇商的名义不可忽视,这是天字一号后台。徽商、浙商的崛起,是占了地利之便,更是西洋大航海时代的激发、催化,促进了商品经济。
贾琮对于经商,不是十分重视,开书店也不是暴利行业,他有更长远的目标:用书店打出他的名声,借此笼络志同道合的文人集团。赚钱,倒是次要的。
秀才已经不用交税、服役,还能免除两个下人的徭役,等中了进士,挤进士大夫阶级,自有钱财来源,自己买房、买地,做个小地主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招摇。
钱,够用就可以了。像张居正那样过度奢侈,反而给人把柄,为他人做嫁衣裳,何必呢?
何况贾府的庄屯、房田,几年之内是有保障的,当然贾琮不会寄希望于贾府的庄屯,也不会盲目安逸。所以才自己赚钱,不是故意小心翼翼,这是不得不为之:目下贾府够遭,自己实力不够强。
最高的政治斗争,是妥协。
“薄利多销就薄利多销,反正有赚头,是不是?”贾琮满不在乎道:“我知道商税重,可《儒林外史》大卖,已有对手眼红,同行是冤家,商税还是暂时不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