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南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拉蒂默的防守战术,率先假设对方四分卫会传球,率先就把线卫放在被动防守的位置,要么防守外接手要么防守跑卫,总是坚守着防守组与生俱来的任务,就如同沙包一般。
陆一奇的防守战术,前提是假设四分卫需要思考时间,这就可能出现一个窗口,成为线卫主动出击的窗口,换而言之,这是化被动为主动、化防守为攻击,让防守组也具备攻击力。
过去两周比赛里,线卫群所欠缺的就是这一点点“攻击性”。
只有当陆一奇在布置战术的时候,线卫才会相对应地上步施压——就如同揭幕战下半场置身于绝境的状况一样;但对于瞬息万变的比赛来说,这就太迟了,陆一奇无法跟上对方四分卫临场指挥的速度,机会往往转瞬即逝。
过去两个对手都相对羸弱,四分卫没有能够捕捉到这些机会,防守组的战术混乱才没有导致更加糟糕的结果;但接下来的对手却必然不会如此,陆一奇需要自己的线卫群能够寻找到“攻击性”的准确时机。
毋庸置疑,这需要练习和实战。
线卫们必须掌握节奏、必须思路清晰,什么时候上步施压、什么时候防守外接手、什么时候拦截跑卫,如何调控又如何捕捉,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也是线卫被称为防守组大脑的根本原因。
线卫对位的就是四分卫。如果线卫判断失误,那么就相当于四分卫决策失误,双方都可能葬送自己的优势。
遗憾的是,堪萨斯州立大学野猫队阵中,不具备这样“天赋出众”的线卫,这也是陆一奇战术推进迟迟没有能够奏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