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幅书法为行书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保存的确实不好,卷轴上虫眼、霉斑多见,底部还被人撕掉了一块,正好把落款给撕掉了,差点就破坏了正文。
赵琦仔细观察,先看了纸张和装裱,再一个个字看过去,片刻后,他有了决断:“彭老师,你的判断是哪位作者?”
彭国栋回道:“我认为以字的整体风格来判断,作者是郑板桥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它并不是原装老裱,纸张看起来也有些问题,我不能肯定。”
彭国的这个观点,赵琦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郑板桥的书法特征太过明显了。
郑板桥早年习书欧阳询,练就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后摒弃了时代盛行的馆阁体的俗与媚,夺得了世人口中的怪,“六分半书”自成一家,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独创的“板桥体”古意浓厚,又能与他的绘画融为一体,堪称一绝。
很多书法爱好者十分喜爱郑板桥的书法,有的人甚至几十年模仿郑板桥这种怪异的书法风格。但成功者一个也没有。
因此,只要有些鉴赏水平的书法爱好者,不难分辨郑板桥书法的真伪。
不过,眼前这幅书法的鉴定难点并不在书法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