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君荐在家信里提到此事,高大人夫妻一看,深觉满意,简直以为这桩亲事是为他们女儿量身定做的。
一则,瞧那齐家少爷的年纪,倘若早些年定了亲事,这会子也没他们事儿了,这不是天作之合吗
二则,他出身好,却又不是长子,虽不能承继族长之位,但女儿嫁了也不用侍奉公婆,必是要跟着齐少爷去任上的。到时候,没有长辈在上头压着,女儿一就能做个当家奶奶了。
三则,他少年登科,将来的前程远大着呢。
恰好那高也在给女儿相看亲事,可他们在信阳地方为官,地处偏远。对当地那些官家子弟,左也不是,右也不妥。得了书信,几乎如获至宝,当即催逼着夫君回信,叫赶紧透个口风给齐家,别叫旁人拣了这个便宜。
高君荐一个年轻轻的书生,哪儿好意思提起这个话头。后来想到在京城沈家的堂姑母,立时来了主意,求沈二前去致意。
二听了她的意思,没有不明白的。
高家的门第,她倒是极满意的。尤其,那高大人官声还不。
家里只一个六老爷和九老爷身上有官,六老爷位高却怕事,九老爷更是个县令。如果娶了高家的女儿,高大人势必会多多帮衬着,与高少爷感情又好,两人将来也能相互扶持着,岂不是妙事一桩。
只是,那高家的女孩儿人好是不好,她究竟不曾见过,不敢贸然下定。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亲自相看一番,果然好,再无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