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嬷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型滑板厂里御风而行的身影。心跳的鼓点,竟奇异地与她滑板撞击池壁的节奏重合。一种前所未有的悸动,悄然在胸腔深处扎根。
缘分的丝线,总在不经意间缠绕。某个秋日午后,姜棠抱着厚重的《国际法案例精析》穿过喧嚣的操场。一阵极具穿透力的吉他旋律破空而来,裹挟着蓬勃的生命力,瞬间攫住了她的心神。她循声望去——是次声波阵线乐队在露天排练。林一川站在中央,微微垂首,额发遮住部分眉眼,只余下颌线绷紧的专注弧度。他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翻飞扫弦,奏响的正是那首让她驻足的旋律。汗水浸湿了他额角,他却浑然不觉,整个灵魂仿佛都融入了指尖流淌的音符里。那份纯粹的热爱与燃烧的激情,像一束光,猝不及防地穿透了姜棠习惯性构筑的疏离屏障,在她心湖投下一圈圈涟漪。她抱着书,在梧桐树的阴影里静静站了很久,直到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风里。
2
理性与感性的共振
法学院一年一度的模拟法庭大赛,成了两人命运交叠的正式舞台。抽签结果公布时,林一川看着控方:林一川、姜棠的字样,嘴角几乎咧到耳根。他隔着人群,朝姜棠的方向用力挥了挥手,换来对方一个略显无奈的轻微颔首。
备战的战场选在了法学院顶楼那间狭小却安静的研讨室。巨大的玻璃窗外是城市流动的灯火,室内只有白炽灯管的嗡鸣和翻动卷宗的沙沙声。他们的第一个分歧,出现在一份关键证人证言的可采性上。
这份证言必须排除。姜棠指尖点着卷宗复印件,语气斩钉截铁。她微微蹙眉,清冷的眸子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锐利,证人在案发时处于醉酒状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其感知、记忆和表达能力存在重大瑕疵,证言真实性存疑,且可能误导陪审团对事实的认定。采信它,等于在控方的逻辑链条上埋下一颗随时会爆的雷。她逻辑缜密,条分缕析,像一台精密的司法仪器。
林一川身体前倾,双手撑在桌沿,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我不同意。醉酒状态下的证言并非必然无效。看这里——他抽出另一份材料,证人虽然醉酒,但他描述的凶手左耳垂缺失这一关键细节,与尸检报告和现场提取的带血耳饰完全吻合!这是无法伪造的客观指向。证据规则的核心是关联性与可靠性,这份证言在细节上的高度契合,恰恰证明了其核心内容的可靠性。我们可以申请法庭对其证明力进行重点审查,而非简单排除。他思维跳跃,善于在规则框架内寻找突破点,像一把试图撬开缝隙的利刃。
争论常常激烈到面红耳赤,研讨室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他们窥见了对方灵魂深处的光芒。姜棠惊叹于林一川天马行空却总能自圆其说的诡辩才华,他那份敢于挑战既定框架的勇气,是她这个习惯了在规则轨道上精确运行的人所欠缺的。而林一川则彻底折服于姜棠抽丝剥茧般的逻辑推演能力和对法条精准如手术刀般的运用,她的严谨与深度,让他这个常常靠直觉和热情驱动的人感到震撼,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