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爬长城和爬城墙终究不是一回事。
自古以来,从中原民族修建长城开始,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对于长城的攻防都已经各有心得,在辽国还没有吞并河套燕云的时候,怎么越过长城劫掠是每个辽国将领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由于那时南下的辽国军队多为骑兵,且自带干粮行军速度极快,所以大多数时候都采取的是多方向进攻,从两三个甚至更多的方向同时对长城发动突袭,先用箭雨压制,然后在集中对疏漏点进行突破,一旦能爬上长城,在短兵相接之下大魏的军队素质往往不如穷得要南下劫掠的辽军--这确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穷横得不要命的确实谁都怕。
而在游牧民族这样的进攻方式下,只要有一点突破,就很容易实现多点突破的局面,长城的防御军队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封锁住防御的关隘,劫掠的大门由此打开。
当然,针对游牧民族的这种战术,中原民族也开发出了相应的多层设防体系,依托纵深、关隘乃至城池对长城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当然最绝的还是在于把长城上的士卒当成消耗品,主动让开道路放辽人抢,因为辽人进攻之初轻装上阵,确实很难防,但抢了是得走回程的,在劫掠完成之后,由于马匹上驮有很多物资,游牧民族的骑兵在战斗的同时还要保护自己抢掠到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战斗力往往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这就是长城彻底发挥作用的时候--对回撤的游牧民族部队实施追击和堵截作战。
长此以往魏人被抢得烦不胜烦,辽人被长城堵得也烦不胜烦,直到后来辽国吞并了河套燕云,把长城变成了自己家的,大家的烦恼就都解除了--毕竟辽国到了这时候就不是抢了,而是要彻底将大魏灭国。
但谁也没想到一年前魏国居然又把一段长城抢了回去,而且还把各种战术发扬光大到了极点,以前好歹还只是射箭,现在连火枪火炮都弄上了,甚至于为了最大化这段长城的防御优势,李易那家伙还在长城旁边筑了城。
所以当辽国将领下令爬长城,以为自己窥得了一线胜机,说不定今天就能把这硬骨头啃下来的时候,顺着缺口爬上长城的他被魏人的火枪火炮立马糊了一脸,攻势立马被扼制,只能陷入这种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惨烈厮杀里。
说实话,这仗也打了几年了,对于魏国折腾出的那些新式武器,大部分辽国将领都有了心理准备,还是那句话,只要魏国不出现几万配备火枪天雷的精骑,步卒大阵对于辽人来去如风的骑兵威胁依然很小,而且随着越来越习惯魏人的新式战法,许多边境上的辽国将领也有了自己的心得--直冲大阵!用人命换取距离,辽国没有像魏国那么大批量配备火枪,那就冲近了抽刀子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