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3/5页)
MAN蔓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畅读书坊www.chfre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学四年,如同呼啸而过的列车。我们各自在陌生的城市,被全新的环境和繁重的学业推着向前奔跑。偶尔从零星的高中同学动态里,我得知他去了遥远的北方名校,读了他热爱的物理专业。我则在南方一所大学的文学院,埋首于故纸堆和文学理论。时间和空间是最高明的稀释剂。最初那尖锐的、令人窒息的思念,渐渐被新的课程、新的朋友、新的生活琐事所覆盖,变得不再那么频繁,不再那么疼痛。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深夜图书馆闭馆时独自走回宿舍,路灯将影子拉得很长;在拥挤的食堂闻到某种类似高中食堂饭菜的味道;或是看到校园里穿着蓝色运动衫打篮球的男生背影——心口某个角落会毫无预兆地轻轻抽动一下,泛起一阵遥远而模糊的酸涩。像一道愈合已久却仍留有淡淡痕迹的旧伤疤,在阴雨天隐隐提醒着过往的存在。那个曾经占据了我整个青春的名字,在岁月的冲刷下,轮廓渐渐变得模糊、淡褪,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唯有那份初次悸动带来的、混合着甜蜜与酸涩的复杂滋味,沉淀在心底最深处,像一枚被时光精心包裹的琥珀,愈发纯粹、愈发坚固。我最终记得的,或许不再是周迟清晰的模样,而是那个在阳光下因为他一个眼神、一次擦肩而过的风而心跳如鼓的自己,那个整个世界都因一份隐秘心事而熠熠发光的自己。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小城,考进一所中学当了语文老师。日子像溪流一样平静地流淌。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校教历史的陈默。他温和,踏实,像一本装帧朴素却内容丰富的书。我们的相处没有惊心动魄的波澜,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理解和陪伴。他会在我批改作业到深夜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牛奶;会在春天校园的樱花树下,给我讲某个冷门历史典故的趣闻;会在雨天,记得给我办公室的窗台放一把备用伞。他的好,是温润的、浸润式的,像空气一样自然,渐渐填满了我生活的缝隙。我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结婚,然后有了女儿安安。生活被孩子的笑声、丈夫的关怀、备课的教案和柴米油盐填满。那个曾经在心底掀起惊涛骇浪的名字,似乎真的成了遥远青春书页里一个褪色的注脚。只有在极偶然的瞬间,比如整理旧物翻到那本毕业纪念册,指尖拂过那个签名时,心湖深处才会泛起一丝极细微的涟漪,随即又迅速归于平静。我以为,那场盛大的、无疾而终的暗恋,真的已被时光妥帖地封存,沉入了记忆最安静的河床。
十年后的同学聚会,定在城中心一家颇有格调的咖啡馆。组织者特意包了带露天阳台的场地。初夏的夜晚,晚风习习,空气中浮动着栀子花和咖啡的混合香气。同学们变化很大,寒暄、笑闹、追忆往昔,气氛热烈。我坐在角落的藤椅上,安静地听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人群。然后,我看到了他。
周迟。
他独自一人站在露台边缘的阴影里,背对着喧闹的人群,微微倚着栏杆,望着远处城市的点点灯火。依旧是挺拔的身形,却比记忆中清瘦了许多,侧脸的线条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更加清晰,甚至透出一种近乎锋利的冷峻。十年光阴,洗去了少年时的青涩,沉淀出一种沉稳而略带疏离的气质。我的呼吸在那一刻停滞了。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猝然攥紧,那久违的、熟悉的悸动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瞬间涌遍全身。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倒流,又仿佛被凝固。我端着柠檬水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冰凉的杯壁沁着水珠。
他似乎察觉到注视,缓缓转过身来。目光穿过晃动的人影和朦胧的光线,准确地落在了我的脸上。他的眼神,深邃得像不见底的寒潭,里面翻涌着极其复杂的东西——有清晰的惊愕,有瞬间亮起又迅速被压抑的光,还有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沉重的疲惫。我们隔着几步的距离,隔着十年的光阴,无声地对视着。周围的喧嚣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人,和彼此眼中倒映出的、对方已然陌生的轮廓。
他朝我走了过来,脚步很稳,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最终在我面前站定。
林晚他的声音低沉了许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依旧能轻易拨动我记忆深处那根弦。
周迟。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努力维持着平静,尾音却还是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